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媒體怎樣報導醫界?醫界專業的觀點在哪裡? 歡迎論述,讓真相更完整的呈現!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頭像
TCL
V2
V2
文章: 2262
註冊時間: 週六 6月 02, 2007 1:53 pm
來自: 後山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文章 TCL »

中國時報 2008.06.17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高克培

 數年以來,許多比我們富裕、先進的國家,為避免浪費,扼阻不斷飆高的醫療支出,使有限的醫療資源有效地使用,早已推行「實證醫學」;凡不按實證醫學、不依據最新、最有科學證據的醫療準則的醫療行為等同「浪費的醫療行為」,也等同「不良的醫療行為」。反觀我們國內,醫界裡仍有一些醫師不熟悉、不習慣根據醫準則行使醫療,偏偏我們的健保制度「論量計酬」基本的設計謬誤,又變相刺激、鼓勵醫療消費,因此肇致許多不當的醫療。而「柿子找軟的吃」,受害者多是那些弱勢者。

 舉例言之,九五年七月民生報曾報導:台北護理學院副教授楊再興曾經研究「患者醫療資訊的背景與子宮切除的關係」,發現「許多子宮切除可能並非絕對必要,資訊優勢者懂得自我保護,所以減少了非必要手術」。這篇研究亦懷疑:是否醫界真會利用民眾資訊上的弱勢,過當使用這類手術?其實所謂「資訊上的弱勢者」,說穿了就是「社會、學識、財經弱勢者」。

 同樣是繳納保費,但是由兩個明顯而極端的事實也可看出健保單位一向就是迷失在強勢者的「掌聲」中,未能重視弱勢「在強勢者掌聲下的哀泣」:

 一、健保局民眾滿意度的調查,一向是由健保局委託私人民調公司以「電話訪問」進行,想也知道:「受訪對象」不可能是聽障、瘖啞、視障、肢體障殘、失智、甚至神智障礙〈昏迷〉患者、精神疾病無法溝通者、正在罹患重病、住院或甚至急診的患者或正在苦於照顧他們的家屬、社經弱勢而在外扱扱於生計者、偏遠地區缺乏電話聯絡者。非常明顯,就「照顧弱勢」而言高滿意度其實不是光榮、反是不光榮的記錄。但是過去的政府以卻不斷地以「百分之七、八十的健保滿意度」對外傲示國際、對內彰顯政績。

 二、也是由於「論量計酬」刺激、鼓勵消費,醫療行為的「方便性」便成了醫療營運者和醫療服務的接受者共同的目標,而都會區的醫院最能提供醫療行為的方便性,自然而然,愈是社會上的強勢者愈方便取得醫療服務(且是較優質的醫療服務)。魚幫水、水幫魚,所以都會區大醫院愈見林立,財團醫院且愈見擴充、亮麗。但是相反地,身負社區醫療重任的地區醫院,由健保施行前民國七十八年的七百五十家,到九十六年底只剩二百五十多家,廣大的非都會區弱勢民眾的醫療照護、特別是緊急醫療「正走向熄燈的不歸路」,遠景堪憂。

 不可諱言,在缺乏制約的體制下,醫療M型化日趨嚴重,社、學、經低者愈易於遭到「小病痛開大刀」,社、學、經愈高者卻可以「小病痛大檢查」。

 筆者呼籲,新上任的林署長應揚棄過去醫療執政者「高滿意度」的迷思,即令健保局,將歷年來類似子宮切除的「金雞母手術」(如椎間盤突出、骨刺、白內障等)以及「貴重而沒有危險性」的檢查(如磁振造影等),分別與「社會、學識、財經」地位的高低以及都會與非都會的因素,交叉比對分析,找出「不當的手術」和「不必要的檢查」。然後分別責成相關專科醫學會依據「實證醫學」訂定此類手術和檢查規範,交與專科醫師遵行,未來凡違反規範的醫療行為,健保不予給付。

 如此,不但可提高健保醫療品質,亦可治療健保長期財務沉痾,更能實質照顧弱勢。

 (作者為榮總醫師,陽明大學副教授)
沒有公義就沒有是非
頭像
cwhung
V3
V3
文章: 3444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3, 2007 7:59 pm
來自: 翻臉如翻書的賤寶島

Re: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文章 cwhung »

TCL 寫:中國時報 2008.06.17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高克培

 數年以來,許多比我們富裕、先進的國家,為避免浪費,扼阻不斷飆高的醫療支出,使有限的醫療資源有效地使用,早已推行「實證醫學」;凡不按實證醫學、不依據最新、最有科學證據的醫療準則的醫療行為等同「浪費的醫療行為」,也等同「不良的醫療行為」。反觀我們國內,醫界裡仍有一些醫師不熟悉、不習慣根據醫準則行使醫療,偏偏我們的健保制度「論量計酬」基本的設計謬誤,又變相刺激、鼓勵醫療消費,因此肇致許多不當的醫療。而「柿子找軟的吃」,受害者多是那些弱勢者。

 舉例言之,九五年七月民生報曾報導:台北護理學院副教授楊再興曾經研究「患者醫療資訊的背景與子宮切除的關係」,發現「許多子宮切除可能並非絕對必要,資訊優勢者懂得自我保護,所以減少了非必要手術」。這篇研究亦懷疑:是否醫界真會利用民眾資訊上的弱勢,過當使用這類手術?其實所謂「資訊上的弱勢者」,說穿了就是「社會、學識、財經弱勢者」。

 同樣是繳納保費,但是由兩個明顯而極端的事實也可看出健保單位一向就是迷失在強勢者的「掌聲」中,未能重視弱勢「在強勢者掌聲下的哀泣」:

 一、健保局民眾滿意度的調查,一向是由健保局委託私人民調公司以「電話訪問」進行,想也知道:「受訪對象」不可能是聽障、瘖啞、視障、肢體障殘、失智、甚至神智障礙〈昏迷〉患者、精神疾病無法溝通者、正在罹患重病、住院或甚至急診的患者或正在苦於照顧他們的家屬、社經弱勢而在外扱扱於生計者、偏遠地區缺乏電話聯絡者。非常明顯,就「照顧弱勢」而言高滿意度其實不是光榮、反是不光榮的記錄。但是過去的政府以卻不斷地以「百分之七、八十的健保滿意度」對外傲示國際、對內彰顯政績。

 二、也是由於「論量計酬」刺激、鼓勵消費,醫療行為的「方便性」便成了醫療營運者和醫療服務的接受者共同的目標,而都會區的醫院最能提供醫療行為的方便性,自然而然,愈是社會上的強勢者愈方便取得醫療服務(且是較優質的醫療服務)。魚幫水、水幫魚,所以都會區大醫院愈見林立,財團醫院且愈見擴充、亮麗。但是相反地,身負社區醫療重任的地區醫院,由健保施行前民國七十八年的七百五十家,到九十六年底只剩二百五十多家,廣大的非都會區弱勢民眾的醫療照護、特別是緊急醫療「正走向熄燈的不歸路」,遠景堪憂。

 不可諱言,在缺乏制約的體制下,醫療M型化日趨嚴重,社、學、經低者愈易於遭到「小病痛開大刀」,社、學、經愈高者卻可以「小病痛大檢查」。

 筆者呼籲,新上任的林署長應揚棄過去醫療執政者「高滿意度」的迷思,即令健保局,將歷年來類似子宮切除的「金雞母手術」(如椎間盤突出、骨刺、白內障等)以及「貴重而沒有危險性」的檢查(如磁振造影等),分別與「社會、學識、財經」地位的高低以及都會與非都會的因素,交叉比對分析,找出「不當的手術」和「不必要的檢查」。然後分別責成相關專科醫學會依據「實證醫學」訂定此類手術和檢查規範,交與專科醫師遵行,未來凡違反規範的醫療行為,健保不予給付。

 如此,不但可提高健保醫療品質,亦可治療健保長期財務沉痾,更能實質照顧弱勢。

 (作者為榮總醫師,陽明大學副教授)
這位高大教授
每隔某段時間,妄想症就會發作一次
Judy May
CR
CR
文章: 749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4, 2008 9:06 pm

Re: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文章 Judy May »

TCL 寫:中國時報 2008.06.17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高克培

 數年以來,許多比我們富裕、先進的國家,為避免浪費,扼阻不斷飆高的醫療支出,使有限的醫療資源有效地使用,早已推行「實證醫學」;凡不按實證醫學、不依據最新、最有科學證據的醫療準則的醫療行為等同「浪費的醫療行為」,也等同「不良的醫療行為」。反觀我們國內,醫界裡仍有一些醫師不熟悉、不習慣根據醫準則行使醫療,偏偏我們的健保制度「論量計酬」基本的設計謬誤,又變相刺激、鼓勵醫療消費,因此肇致許多不當的醫療。而「柿子找軟的吃」,受害者多是那些弱勢者。

 舉例言之,九五年七月民生報曾報導:台北護理學院副教授楊再興曾經研究「患者醫療資訊的背景與子宮切除的關係」,發現「許多子宮切除可能並非絕對必要,資訊優勢者懂得自我保護,所以減少了非必要手術」。這篇研究亦懷疑:是否醫界真會利用民眾資訊上的弱勢,過當使用這類手術?其實所謂「資訊上的弱勢者」,說穿了就是「社會、學識、財經弱勢者」。

 同樣是繳納保費,但是由兩個明顯而極端的事實也可看出健保單位一向就是迷失在強勢者的「掌聲」中,未能重視弱勢「在強勢者掌聲下的哀泣」:

 一、健保局民眾滿意度的調查,一向是由健保局委託私人民調公司以「電話訪問」進行,想也知道:「受訪對象」不可能是聽障、瘖啞、視障、肢體障殘、失智、甚至神智障礙〈昏迷〉患者、精神疾病無法溝通者、正在罹患重病、住院或甚至急診的患者或正在苦於照顧他們的家屬、社經弱勢而在外扱扱於生計者、偏遠地區缺乏電話聯絡者。非常明顯,就「照顧弱勢」而言高滿意度其實不是光榮、反是不光榮的記錄。但是過去的政府以卻不斷地以「百分之七、八十的健保滿意度」對外傲示國際、對內彰顯政績。

 二、也是由於「論量計酬」刺激、鼓勵消費,醫療行為的「方便性」便成了醫療營運者和醫療服務的接受者共同的目標,而都會區的醫院最能提供醫療行為的方便性,自然而然,愈是社會上的強勢者愈方便取得醫療服務(且是較優質的醫療服務)。魚幫水、水幫魚,所以都會區大醫院愈見林立,財團醫院且愈見擴充、亮麗。但是相反地,身負社區醫療重任的地區醫院,由健保施行前民國七十八年的七百五十家,到九十六年底只剩二百五十多家,廣大的非都會區弱勢民眾的醫療照護、特別是緊急醫療「正走向熄燈的不歸路」,遠景堪憂。

 不可諱言,在缺乏制約的體制下,醫療M型化日趨嚴重,社、學、經低者愈易於遭到「小病痛開大刀」,社、學、經愈高者卻可以「小病痛大檢查」。

 筆者呼籲,新上任的林署長應揚棄過去醫療執政者「高滿意度」的迷思,即令健保局,將歷年來類似子宮切除的「金雞母手術」(如椎間盤突出、骨刺、白內障等)以及「貴重而沒有危險性」的檢查(如磁振造影等),分別與「社會、學識、財經」地位的高低以及都會與非都會的因素,交叉比對分析,找出「不當的手術」和「不必要的檢查」。然後分別責成相關專科醫學會依據「實證醫學」訂定此類手術和檢查規範,交與專科醫師遵行,未來凡違反規範的醫療行為,健保不予給付。

 如此,不但可提高健保醫療品質,亦可治療健保長期財務沉痾,更能實質照顧弱勢。

 (作者為榮總醫師,陽明大學副教授)
???????????????????
這麼多文字,
對的,在其中;不對的,也在其中。
不如就單一事件單純地來討論,
以免誤導。
(水草舞) (水草舞) (水草舞)
X-MAN
部長級
部長級
文章: 7012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9, 2006 5:11 pm

Re: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文章 X-MAN »

行政行為重視的是人民對施政的滿意度,也是在野常據以批評執政者口中的民粹,也是馬先生口中的民眾觀感.

品質是專業審查,對於人民而言當專業審查偏離民眾觀感時就是批評者口中專業的傲慢.

當專業遇到民眾觀感時誰先屈服呢?

執政者有勇氣悖離民眾觀感擁抱專業嗎?

答案不是非常明顯嗎 ?

無病呻吟?
頭像
fredguo
R1
R1
文章: 150
註冊時間: 週六 5月 17, 2008 10:01 am
來自: 台北市
聯繫:

Re: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文章 fredguo »

實證醫學並非萬能
有很多臨床問題經實證醫學檢視後是沒有答案的

而且依照實證醫學可能健保會花更多錢
不一定省錢

實證醫學不是定下guideline以後就變金科玉律
醫師的專業判斷及病人的期望還是會影響醫療決策的
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我的網誌:華文戒菸網泡泡龍
攝影作品:Pbase攝影網站
頭像
sjchen
V4
V4
文章: 4665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19, 2008 9:45 am
來自: 中壢平鎮

Re: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文章 sjchen »

cwhung 寫:
TCL 寫:中國時報 2008.06.17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高克培

 數年以來,許多比我們富裕、先進的國家,為避免浪費,扼阻不斷飆高的醫療支出,使有限的醫療資源有效地使用,早已推行「實證醫學」;凡不按實證醫學、不依據最新、最有科學證據的醫療準則的醫療行為等同「浪費的醫療行為」,也等同「不良的醫療行為」。反觀我們國內,醫界裡仍有一些醫師不熟悉、不習慣根據醫準則行使醫療,偏偏我們的健保制度「論量計酬」基本的設計謬誤,又變相刺激、鼓勵醫療消費,因此肇致許多不當的醫療。而「柿子找軟的吃」,受害者多是那些弱勢者。

 舉例言之,九五年七月民生報曾報導:台北護理學院副教授楊再興曾經研究「患者醫療資訊的背景與子宮切除的關係」,發現「許多子宮切除可能並非絕對必要,資訊優勢者懂得自我保護,所以減少了非必要手術」。這篇研究亦懷疑:是否醫界真會利用民眾資訊上的弱勢,過當使用這類手術?其實所謂「資訊上的弱勢者」,說穿了就是「社會、學識、財經弱勢者」。

 同樣是繳納保費,但是由兩個明顯而極端的事實也可看出健保單位一向就是迷失在強勢者的「掌聲」中,未能重視弱勢「在強勢者掌聲下的哀泣」:

 一、健保局民眾滿意度的調查,一向是由健保局委託私人民調公司以「電話訪問」進行,想也知道:「受訪對象」不可能是聽障、瘖啞、視障、肢體障殘、失智、甚至神智障礙〈昏迷〉患者、精神疾病無法溝通者、正在罹患重病、住院或甚至急診的患者或正在苦於照顧他們的家屬、社經弱勢而在外扱扱於生計者、偏遠地區缺乏電話聯絡者。非常明顯,就「照顧弱勢」而言高滿意度其實不是光榮、反是不光榮的記錄。但是過去的政府以卻不斷地以「百分之七、八十的健保滿意度」對外傲示國際、對內彰顯政績。

 二、也是由於「論量計酬」刺激、鼓勵消費,醫療行為的「方便性」便成了醫療營運者和醫療服務的接受者共同的目標,而都會區的醫院最能提供醫療行為的方便性,自然而然,愈是社會上的強勢者愈方便取得醫療服務(且是較優質的醫療服務)。魚幫水、水幫魚,所以都會區大醫院愈見林立,財團醫院且愈見擴充、亮麗。但是相反地,身負社區醫療重任的地區醫院,由健保施行前民國七十八年的七百五十家,到九十六年底只剩二百五十多家,廣大的非都會區弱勢民眾的醫療照護、特別是緊急醫療「正走向熄燈的不歸路」,遠景堪憂。

 不可諱言,在缺乏制約的體制下,醫療M型化日趨嚴重,社、學、經低者愈易於遭到「小病痛開大刀」,社、學、經愈高者卻可以「小病痛大檢查」。

 筆者呼籲,新上任的林署長應揚棄過去醫療執政者「高滿意度」的迷思,即令健保局,將歷年來類似子宮切除的「金雞母手術」(如椎間盤突出、骨刺、白內障等)以及「貴重而沒有危險性」的檢查(如磁振造影等),分別與「社會、學識、財經」地位的高低以及都會與非都會的因素,交叉比對分析,找出「不當的手術」和「不必要的檢查」。然後分別責成相關專科醫學會依據「實證醫學」訂定此類手術和檢查規範,交與專科醫師遵行,未來凡違反規範的醫療行為,健保不予給付。

 如此,不但可提高健保醫療品質,亦可治療健保長期財務沉痾,更能實質照顧弱勢。

 (作者為榮總醫師,陽明大學副教授)
這位高大教授
每隔某段時間,妄想症就會發作一次
不過他提到的觀念也沒錯ㄚ
(GOODJOB)
昂首千丘遠,嘯傲風間;
堪尋敵手共論劍,高處不勝寒 !!!
se
副院長級
副院長級
文章: 12215
註冊時間: 週六 7月 15, 2006 5:14 pm
來自: 遠的要命之島

Re: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文章 se »

sjchen 寫:不過他提到的觀念也沒錯ㄚ
(GOODJOB)
把normal flora 當SARS~~ (眼汪汪)
Nicholas
院長級
院長級
文章: 27051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8, 2006 6:50 pm

Re: 小病痛開大刀 誰能忍受?

文章 Nicholas »

偶在榮總的時候...
每人一疊住院單
挑來挑去...總是要挑高層喜歡的
(眼汪汪)

LAVTH,ATH,Cata手術在歐美比例也不低ㄚ 記得和台灣差不多 (bingo)
所以這個高先生的前提已經不成立
回覆文章

回到「★媒體報導VS醫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