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啥就講啥】台灣工商社會後--菜友取代司公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禮儀,例如;壽禮、婚禮、喪禮……等,因為喪禮是人生中最後一次的禮儀,所以喪禮往往辦得很隆重。
因為辦喪事目的是辦給外人看的,死者根本不可能看到。台灣人的習俗,只要喪禮辦得隆重,代表孝男很孝順已過世的長輩。台灣人這樣認為,其實很多人不以為然,因為現在的人教育水平較高,不可能相信隆重就是孝順,所以近年來,台語俗諺說:「活活食一碗飯,卡嬴死後拜三粒豬頭」,意思是活的時候只要小小孝順他,比他死後拜得豐沛更有意義。
台灣人的習俗,人的死亡儀式特別多,喪期也特別長,從死亡日延到滿三年,把神主牌牒入公媽龕內,喪事才算完成。
剛過世時的喪事節目特別多,其中最重要的,也是花最多錢的就是「做司公tso3 sai kong」,早期的人都是做司公,做司公就是做法事、做功德,都是在出葬前做,延請司公(sai kong)誦經、禮懺,目的是超渡亡魂,普渡孤魂野鬼。
做司公依家庭經濟狀況,做司公也有不同程度,窮困人家只做「午夜」,即中午做到深夜,也有人做二日夜或三日夜,越有錢做越多天。
做司公要搭司公壇,掛有許多宗教圖案。司公可請三人或更多人。做司公也要配合樂器;鑼、鼓、二胡、嗩吶…. ,司公唸經配合音樂演奏,過去沒有什麼娛樂節目時代,有人說很熱鬧很隆重,但是近二、三十年來,大多數的人都說吵死人,不愛死人做司公。
現在的人認為做司公噪音吵人,大多數人已改為「做菜友tso3 tshai3 iu2」,台灣人稱菜友應該是台灣半佛道的齋友,即是閩台才有的齋教。齋教有的純吃素,有的是半葷素。
喪事近年來流行做菜友(齋友),做齋友只有用叩和鏘、引磬,聲音較小,沒有噪音,廣為現代人接受。現在拜釋迦或觀世音的寺越來越多,現在的喪事,和尚或尼姑也是取代了司公。
【想啥就講啥】台灣工商社會後--菜友取代司公
版主: 版主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