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農業社會時代,家有喜事(婚、壽),很少人印喜帖,都是到文具店買空白現成的,如果有人包賀禮來,就填一張喜帖送過去,意思是歡迎他來參加喜宴。如果人家沒有送賀禮來,就給人家事先送去喜帖,意思是向人家索紅包,那是不禮貌之行為。
農業社會時代,親友之間常互動,你家裡有喜事,大多數親友都會事先耳聞,他就會先送賀禮來,你再給他喜帖。所以在那時代,來參加喜事的多數是附近的親友,遠地方的親友就很少參加。
其實,那年代很少有遠方親友,因為大多數鄰近村落通婚,親戚都住不遠,讀書也都只國小畢業,同學都是附近的人,除非有讀中學、大學,才會有遠方的同學朋友,畢竟讀中、大學是少數。
大約在民國50年代,隨部隊來台灣的外省人,國防部開始准許他們結婚,他們也知道家鄉回不去了,就開始漸漸結婚娶妻生子,建立家庭。那時候的外省人幾乎都沒有錢(官員除外),要結婚通常有二條路可走,一條是「招會」,一條是只要少許認識,就給他寄去喜帖,那時候的人收到紅喜帖,都會寄去賀禮,雖然只是一面之熟,也會寄去賀禮,那時候的外省人都心知肚明,這是一種互相幫助的行為。
民國5-60年代是外省人結婚最多的年代,記憶中我當兵時候的同事,每個月的薪餉幾乎都是包賀禮,甚至有時還不夠包,自己零用錢就沒了,所以每當收到好幾張紅喜帖,心中就會大喊「完了!完了!」。
收紅喜帖收到害怕,所以那年代,常把紅喜帖稱為「紅色炸彈」,其實那時候阿兵哥害怕紅色炸彈,比大陸打過來的真炸彈還要害怕,真炸彈打到一了百了並不可怕,那些紅色炸彈讓你長期要死不活,才是痛苦的事。
外省人結婚熱潮期已經過去幾十年,現在的人把紅喜帖稱為紅色炸彈已快忘記了,我再為大家複習一次。
【想啥就講啥】喜帖又稱紅色炸彈
版主: 版主021
Re: 【想啥就講啥】喜帖又稱紅色炸彈
還有這招smallant 寫:(爽) (爽) (爽)mowball 寫:現在年輕人用line 傳電子喜帖
可以直接回函要不要參加
不參加禮金直接用 line pay轉帳
5分鐘內搞定
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