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啥就講啥】台灣工商社會後的孝服
古早,家人過世,子孫們穿的孝服非常複雜,一般人是不懂的,必須有專業人員來處理,子孫才知道如何穿孝服。
穿孝服雖然死者看不到,但也不能隨便穿,因為孝服是穿給外人看的,一點也不能錯。既然給外人看,目的是讓外人知道死者的為人,我們從孝服可以看出誰該來卻沒有來。
如果該來的人卻有許多人沒有來,或是堂親來的少,代表死者為人處事沒有做得很好,換言之,孝服就是死者的一種蓋棺論定,所以台語有句名言:「出葬滿山白」,就是下葬時,送他入土的人滿山都是穿白孝服的遺屬,死者為人就是成功的。
不同的輩分所穿孝服也不同,聽說這是一千年前,由宋代理學家朱熹所製訂,反正自古以來,依例成俗,不會有人去在乎何人所設。
孝服依輩序為麻、苧、淺黃、黃、紅、白。麻是死者下面第一代,即兒子、兒媳、女兒、長孫,出嫁女兒降一級穿苧衣。苧是死者第二代,即孫、甥、姪。淺黃是曾孫及同輩。黃是玄孫或同輩。紅是死者直系曾孫,也就是死者的第5代。白是死者同輩的堂親。
外親即上列加一塊紅布,例如女兒是麻,女婿是麻上面加一塊紅布,紅布代表戚,因為人際關係分為親堂和親戚(血親和姻親)。
舉例說,古早人父親死了,兒子必須穿麻衣、戴草箍、穿草鞋,這種帶重孝(tang7 hah3)的人不能去拜訪人家,那是不禮貌。
台灣社會工商化後,這些古例慢慢消失了,猜想目前用古早孝服者大約不到15%,現在的人,喪事都委託葬儀社包辦,葬儀社使用的孝服都是一再改良的黑色長袍,適合工商社會的觀瞻。
現在也有大學,設有喪事禮儀學系,他們學習如何辦好喪葬儀式,學校是研究學習單位,裡面的學者會不斷研究改良,讓儀式更適合現在的工商社會,當然不是說,舊式的孝服就不好,而是不適合現代人的想法。
【想啥就講啥】台灣工商社會後的孝服
版主: 版主021
Re: 【想啥就講啥】台灣工商社會後的孝服
古早殯廳
丁男必須在大廳守靈
現在都直送殯儀館冷凍
然後家屬在殯儀館外圍天國旅行社內守靈折紙鶴接待弔謁親友
朝九晚五
五點後下班
丁男必須在大廳守靈
現在都直送殯儀館冷凍
然後家屬在殯儀館外圍天國旅行社內守靈折紙鶴接待弔謁親友
朝九晚五
五點後下班
旅行
從自己習以為常的地方
跑到當地人習以為常的地方